您好,欢迎来到我爱资讯网 52junqing.com
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 >

现代教育报携手20位正高级教师送你优秀教师成长锦囊

2022-09-10 11:21来源:未知

  2022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8个教师节,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0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迎接党的二十大,培根铸魂育新人”。

  喜迎教师节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新学期伊始,教育战线又迎来了一批新教师。他们充满朝气和激情,为新时代的教师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这批新教师中大多数是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大学毕业生,他们以这个校门走进另一个校门,从讲台下走上讲台,从“好学生”转变为“新教师”,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引人注目。

  本报为此特策划“新教师成长手册”选题,面向广大教师调研,从新教师入职面临的众多问题中选择7个方面20个关键问题,特邀北京市正高级教师,同时又是特级教师的20位干部教师,针对这20个关键问题分别给予解答,助力新教师快速适应新岗位、融入新校园。

  本报特别策划20位正高级教师给新教师的指导建议,以此作为今年教师节礼物送给刚刚登上三尺讲台的新教师,同时祝愿广大教师节日快乐,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01

  凝“新”聚力 向新而行

  出场名师:王彦伟,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研修部主任,数学教研员;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十四五”教师国家级培训专家。

  好老师往往是有思想、有水平的教育者,其所具备的文化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是在理论与实践中积淀而来的。这就需要你们终身学习,在阅读、学习、反思中不断加强自我修炼,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进步的需要。我们要像“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那样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王彦伟

  PART

  问题1

  .如何从“好学生”走向“好教师”?

  (可滚动查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先后用“大先生”“筑梦人”“系扣人”“引路人”等称谓表达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作为一名刚入职的新教师,该如何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呢?如何实现从“好学生”到“好教师”的转变呢?

  一要师德为先。师德是教育的基石。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为人师表,教师都是必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的人。”要想成为一名好教师,你们需要从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刻起,就要用自身高标准的道德品质与精神气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并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要学生为本。成为一名好教师,要有仁爱之心,把学生放在教育的正中央,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学生为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给学生播撒无限美好的希望。正如一位作家所说:“土地并不知哪粒种子能成参天大树,或者是一棵小灌木——即使是一棵小灌木,也是生命的一种色彩——完全平等地对待,爱生命,甚于爱生命的意义。”

  三要专业为重。教师是一个专业不断发展的职业,要想成为一名好教师,需要你们在专业上下足功夫,在教育实践中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娴熟专业技能;不断更新、精进与丰富自身的专业结构;不断追求教育梦想、坚定教育信念;不断地锤炼教学品质、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四要终身学习。好老师往往是有思想、有水平的教育者,其所具备的文化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是在理论与实践中积淀而来的。这就需要你们终身学习,在阅读、学习、反思中不断加强自我修炼,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进步的需要。我们要像“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那样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希望新教师在教育实践的沃土中坚守初心、不忘梦想,成为一位学生喜欢、自己满意、学校骄傲、历史铭记的好老师。

  给新教师的建议

  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希望你们:

  1.拜一位师傅。面对更加专业也更加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希望每一位新教师都能遇到一位好师傅,引领你们尽快度过教师生涯的适应期,在师傅的引领下感悟教育的本质、体会教学的艺术,以便更加全面地成长。

  2.上一节好课。在理解课标、领悟教材、把控课堂等方面能力的提升,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深入研究一节课,以点带面,推动自己专业的成长,希望你们能从上好一节研究课开始,逐步上好每节课。

  3.存一份好奇。希望你们对教育之真、善、美充满好奇,用你们的好奇心去探索复杂的教育实践,用你们的好奇心推动学生天性的发展。

  4.写一篇文章。反思性实践是教师自我成长的利器,希望你们能及时将实践中的困惑、思考及时记录下来,与相关理论对应,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契合,笔耕不辍,从而更快、更从容地实现角色的转变。

  02

  “目标”“规范”“协同”是融入团队的三把钥匙

  出场名师:于萍,北京小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曾先后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北京市师德先锋等荣誉称号。

  构建良好的协同关系是融入工作团队的抓手。这里所谈的关系,不只是某些同事之间的交往,而是促进育人的多元协同。“协同论”是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理论,移植和应用到教育领域,是指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主动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教育资源、教育力量,积极合作、协同育人。

  ——于萍

  PART

  问题2

  .如何快速融入学校教师团队?

  (可滚动查看)

  “教师团队”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为完成共同的育人目标,在某领域或某项工作中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奋斗的教师共同体。年轻的朋友们想要更好地融入教师团队,就要从“目标”“规范”“协同”三个方面深入思考和实践。

  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是融入教师职业的基础。这里所谈的目标,不只是某个具体工作的目标,而是承载育人使命的职业目标。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期望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从入职起就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并且要矢志不渝地为之奋斗,在追求胜任工作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师德品行的“胜任”。

  坚守高尚的职业规范是融入学校文化的前提。这里所谈的规范,不只是某项具体事务的流程,而是承载职业发展的道德准则。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学校都是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首要标准。青年教师应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尤其要在品行和敬业方面锤炼自我,在做好每件小事的过程中见做人。

  构建良好的协同关系是融入工作团队的抓手。这里所谈的关系,不只是某些同事之间的交往,而是促进育人的多元协同。“协同论”是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理论,移植和应用到教育领域,是指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主动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教育资源、教育力量,积极合作、协同育人。

  向身边优秀教师学习是重要的发展路径。在分享他人经验、汲取实践智慧的同时,自己也要懂得给予和付出。勤恳地工作、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不轻言放弃的韧劲……都是青年教师的“金名片”。在关注自己与事业伙伴之间协同关系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与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协同。

  与学生交往,首先要抓住他们的“喜爱”,努力让学生喜欢上自己,喜欢自己的课堂。学会和学上对话,认真上好每节课,耐心批改每页作业,用心关爱每个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件小事,如此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信赖。

  与家长交往,关键要抓住“信任”。面对家长的关注和询问不要“怕”,更不能“躲”。要学会换位思考,基于理解与家长积极对话。尝试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展开积极而真诚的对交流,努力构建起以信任为底色的师长关系,这是家校协同的重要前提。

  愿所有新入职的教师都能走好职业生涯第一步,走好专业发展的每一步,成为党的教育事业中的生力军!

  给新教师的建议

  1.奋斗是青春最亮的底色。年轻的朋友们刚走上从教之路,一定要做好自我规划,树立发展目标;

  2.要勇敢探索实践,坚持科学研究;

  3.要找到准确定位,追求育人特色;

  4.要乐于服务奉献,提升价值认同。

  5.将“育人”和“育己”相结合,将“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相结合。

  03

  别板着面孔刻意维护教师威严

  出场名师:任海霞,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助理;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年轻教师尤为重要。一般来说,亦师亦友是理想的师生关系,但怎样做到亦师亦友并不容易。初为人师,如何把握与学生相处的度,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任海霞

  PART

  问题3

  .如何把握好与学生相处的“度”?

  (可滚动查看)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年轻教师尤为重要。一般来说,亦师亦友是理想的师生关系,但怎样做到亦师亦友并不容易。初为人师,如何把握与学生相处的度,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板着面孔,刻意维护为师威严,结果往往是——学生或敬而远之或厌而远之或恨而远之。与之相反,新教师若嘻嘻哈哈与学生称兄道弟,看似与学生打成一片,但学生对老师没有一点敬畏之心,老师施教也很困难。那么,有没有恰到好处的“中庸之道”?30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让我真切地感悟到,要想收到最佳教育教学效果,老师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有能力。专业过硬,学养深厚,课堂精彩。学生喜欢你的课,期盼你的课,倘若如此,你已成功了一大半。

  有爱心。爱心是教师的精神底色。真爱才能真正尊重,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为学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助力,也才能让毫无私心的教育达到至高境界。教师的爱不能仅仅狭隘地理解为对学生的关心爱护,更要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无论学生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无论对学生的批评有多么严厉,教师要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尊重学生人格。永远不能鄙视学生,哪怕是一个不屑的眼神,都可能会严重伤害他们的自尊,更伤害到师生感情。

  有规矩。无论是上课还是管理,都要立起规矩。这些规矩一定是基于全体同学的认可而确立,并严格执行。身教重于言教。老师说话做事要恪守规矩,比如处罚学生务必有理有据,让受罚者心悦诚服。这样,负面典型才能产生正面影响。

  有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沟通智慧都非常重要。教学设计的科学巧妙、课堂语言的风趣幽默、作业设计的灵动有趣、班级管理的灵活多变、沟通交流的和谐顺畅等,无不彰显教师收获学生爱戴的智慧。

  有能力的老师,学生佩服——学高为师嘛;有爱心的老师,学生亲近——亲其师信其道嘛;有规矩的老师,学生信赖——无规矩不成方圆嘛;有智慧的老师,学生钦敬——为了学生更聪明嘛!

  倘若如此,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自然确立起来,仁爱慧能的教师形象才能构建起来。

  给新教师的建议

  1.初登杏坛,举步维艰;树立目标,规划为先;

  2.心系学子,大爱无边;见贤思齐,奋力登攀;

  3.拜师学艺,扬长避短;焚膏继晷,兀兀穷年;

  4.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名师梦想,终将实现。

  04

  步步精心备出精彩课堂

  出场名师:兰俊耀,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优秀教研员、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教师在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下,还要及时进行课后反思。反思教学闪光的地方今后继续发扬,反思教学暗淡的地方分析其原因,找出对策。 反思是不断提升的有效措施。正如知名教育专家叶澜教授说的,“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3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兰俊耀

  PART

  问题4

  .怎样高效备课?

  (可滚动查看)

  从某种程度上说,备课是每位老师的日常工作之一,但如何备好一节课、上好一节课,是每位老师必须过的一道坎儿。

  首先,在备课时要精读教材。关注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有哪些,知识的脉络是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有哪些栏目,各栏目的设计意图是什么,与前一节课、后一节课有什么内在联系,例题、课后思考题、习题的作用是什么,明白了这些就明白了教什么知识。

  其次,细读《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明确知识内容与要求学到的程度;根据学业要求明确学习知识内容后的能力要求,即学了这部分知识内容后能解决什么问题;根据“教学提示明确课程专家给出的“教学策略”“活动方式”以及可选用的“情境素材”,明确如何实现内容的理解,能力的落实。

  第三,阅读教师用书。把握本部分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价值,明确教材、教学专家给出的“教学建议”,理解教材各栏目设置的意图及“使用建议”,明确可拓展的知识方向与“课外阅读”可选用的书籍等。

  第四,浏览参考资料。浏览相应内容在必修阶段与选修阶段的不同要求,以及知识之间螺旋式上升的内在联系,再结合学情明确拓展的高度、能力提升的空间;中学教师要研究中、高考试题,理解中、高考对本部分教学内容考查的难度、频率与方式,便于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第五,做好学情分析。分析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学习态度、认知能力特征、认知结构特征等确定教学策略;结合学生的难点、疑点、易错点,为教学问题与任务设计提供导向。

  第六,撰写教学设计。制定准确、清晰、易检测且能够明确向学生传递的教学目标;梳理教学脉络与环节,使其符合课型的基本特征;基于情境,创设能指向学科本质理解与高阶思维层级化的清晰的任务与问题;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多样态的活动,帮助学生落实学习目标;设计归纳总结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使其知识结构化;设计高质量的检测评价环节,提升迁移能力;根据学习内容和学校条件,合理融入信息技术,提高课堂的实效性;科学设计板书,使其体现主要知识内容及其之间的关联。

  教无止境,只有踏实做好备课的各个环节,专业素养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会是水到渠成的事。

  给新教师的建议

  1.教师在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下,还要及时进行课后反思。反思教学闪光的地方今后继续发扬,反思教学暗淡的地方分析其原因,找出对策。

  2.反思是不断提升的有效措施。正如知名教育专家叶澜教授说的,“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3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05

  以学科核心素养为课堂提问的坐标

  出场名师:冯彦国,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海淀区中学化学学科基地首席教师、海淀区兼职教研员、海淀区名师工作站优秀导师、海淀区化学学科督学。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一项内容,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提问的艺术是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展示,同时也是教学智慧的体现。教师通过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出问题情境,于学生“无疑”处设疑,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冯彦国

  PART

  问题5

  .如何设计好课堂提问?

  (可滚动查看)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以及走班制、选课制等教学组织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引导我们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教学。而课堂提问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教学活动,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提问,旨在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学科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基于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创新性,要有育人价值。通过有效提问,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和作用。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精心设计好每一个课堂提问,设计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通过问题驱动,引领学生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课堂提问要有评价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任务和目标提问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并且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实施课堂提问过程中,要有公平意识,注意学生的参与度,避免一节课反复提问几个同学的情况。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一项内容,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提问的艺术是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展示,同时也是教学智慧的体现。教师通过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出问题情境,于学生“无疑”处设疑,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电解质溶液一节的教学中,教材中对电解质的描述是在溶于水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我们可以设计问题情境,HCl和NH 3 两种气体溶于水均可导电,均为化合物,但是HCl是电解质,而NH 3 为非电解质,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从微观的视角来认识两种溶液导电的原因,找出导电的微粒,从而理解电解质的概念。所以我们设计的问题要有思维容量,避免过于简单的无价值的问题。

  给新教师的建议

  1.首先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多听课,更新教学观念并不断进行反思。

  2.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课标、教材和学情进行目标的设定,对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要注重层次性,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层层递进,有合理的问题结构,适当提出一些延伸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通过目标引领、问题驱动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在设计问题时,还要考虑到问题情境的育人价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之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06

  建立起教与学的“统一战线”

  出场名师:杨晓琳,北京二中化学教研组组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北京市教育考试院高考评价化学组组长。

  天地有大美,四时有名法,万物有成理。每个学科都有各自的内在逻辑和本质特征。深刻理解学科的本质,既是教学的总目标,也是学生提高学科素养的前提。识记、背诵、模仿等重复性较高的内容是必要的,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建立联系、理清逻辑关系,才能对学科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只有认识到学科的内在逻辑,学生才会更好地理解一些教学活动的意义,化被动为主动,从而自发的转向辨析、探究、应用等更高层面的思维活动中。从浅入深,由易变难,学生体验深入挖掘的过程和收获的喜悦,才能更自然更容易地进行迁移复现,更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究。

  ——杨晓琳

  PART

  问题6.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可滚动查看)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帮助学生成长、提高教师能力和高效组织课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明确责任主体,建立“统一战线”。耳提面命往往会适得其反地加剧学生与学习间的冲突,而明确学习活动的责任主体更能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是学生的课题,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他们明白学习是自己的选择,通过学习可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作为教师,要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站在学生身边,一方面通过介绍科学和自然的规律、搭建理论和生活的桥梁、设置节奏适当的鼓励,和学生一起面对成长的“小怪兽”;另一方面要化解教与学间的固有矛盾,努力实现学生成长“引路人”的角色。

  二是理解学科本质,了解成长规律。天地有大美,四时有名法,万物有成理。每个学科都有各自的内在逻辑和本质特征。深刻理解学科的本质,既是教学的总目标,也是学生提高学科素养的前提。识记、背诵、模仿等重复性较高的内容是必要的,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建立联系、理清逻辑关系,才能对学科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只有认识到学科的内在逻辑,学生才会更好地理解一些教学活动的意义,化被动为主动,从而自发的转向辨析、探究、应用等更高层面的思维活动中。从浅入深,由易变难,学生体验深入挖掘的过程和收获的喜悦,才能更自然更容易地进行迁移复现,更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究。

  三是引发学生好奇,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刻意设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小开口”,如理论延伸、知识拓展、生活现象和有趣实验等,结合视频、实验、故事等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不觉得枯燥,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此基础上就可以介绍阅读书目、引导观察生活、指导家庭小实验,在兴趣的指引下,完成一些自主学习的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是了解学生基础,提出有效问题。教学活动一般是逐层递进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充分“备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对前置知识的认知程度、必要内容的熟悉程度和不同学生的基础差异。设计教学活动和关键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为学生搭设合理的“梯子”,有针对性地提问不同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再努力一下就能“摸得到”。这样的问题设置和活动安排往往能够让学生保持微微紧张的课堂状态,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学生品尝过成功的喜悦之后,更容易坚持良好的思维习惯,也更加勇于挑战难度更大的思维过程。

  给新教师的建议

  1.胸怀责任担当,厚植教育情怀;

  2.勇于探索实践,勤于总结反思;

  3.坚持终身学习,重视专业发展;

  4.注重欣赏激励,关注学生成长;

  5.发挥技能优势,主动突破锤炼;

  6.自信自律创新,不忘教育初心。

  电子版面

策划:苏金柱 李继君 张广林 赵翩翩 赵艳国 常悦

  凌月云 王小艾 邓丽 付磊 张娜

  编辑:何文洁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鲍丹禾

(责任编辑:admin)